快捷导航

要闻专家谈孤独症预防与治疗 及早发现科学康复仍能治愈2024/1/15

[复制链接]
查看: 13|回复: 0
发表于 2024-1-15 18: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5月21日是第27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主题是“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发展研究中心王佳围绕孤独症的预防与治疗接受了本网记者的采访。孤独症咨询中心https://www.wucailu.com/wcl-about-history.html“五彩鹿”作为自闭症康复、儿童孤独症康复教育品牌, 推动中国儿童自闭症、儿童孤独症康复教育行业。以行为分析和矫正理论“ABA康复训练法”作为指导,通过科学的方法塑造儿童用于社会沟通、交流的正确行为,干预和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帮助家长掌握训练儿童的方法和技巧。


  据统计,近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据美国CDC的最新报道,2012年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患病率接近1/68,远远高于2002年估计的1/152,全球患者数达到6700万;我国目前为止没有全国性的调查数据,仅见个别地区报道,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估计目前中国约有1000万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狭隘兴趣及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一般起病于3岁以前,ASD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王佳说,孤独症儿童主要表现为社会交流的障碍,孩子与人缺乏目光对视,“目中无人”;独自玩耍,不合作;与父母亲的依恋情感障碍或延缓;通常不怕陌生人;避免与他人接触;无恰当的身体语言,例如点头摇头;极少微笑、难相处。沟通障碍也是明显的症状,不会说话或说话迟;语言刻板、重复、鹦鹉式语言;你我(人称代词)不分;自言自语、尖叫;听不懂或无意义的语言;电视广告语言;语言倒退;自我中心的话题。同时,重复刻板行为也是明显的表现,比如重复转圈、摇晃、看手等动作,开关、撕纸、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天线宝宝等这种刻板的行为都是变现。

  据了解,孤独症是我国儿童精神残疾之首,在儿童致残疾病中抢救价值最大,早期干预效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条件。王佳介绍了几个重要时段,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行为。

  6个月或更大的时候,孩子还没有大笑,或作出其他快乐的表情;

  9个月或者更大时,孩子还没能与其他人分享声音、笑容、或其他面部表情

  11个月大时,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时还没有反应;

  1岁大时还不对咿呀学语;

  1岁大时,孩子还没有作出与外界交流的手势,如指东西,给父母看东西,伸手拿东西,或挥手等;

  16个月大时,孩子还没有语言;

  2岁大时,在孩子的语言中,还没有出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组成的有意义的词组(不包括模仿);

  在任何时候,孩子的语言能力或社会互动能力出现退化现象,“不看人、不理人、不指点”是孤独症婴幼儿重要的早期征象。

  “由于目前孤独症的病因是不明确的,所有没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目前公认的康复教育训练仍然是重点治疗方法。持续的保持每周25个小时的科学系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早期干预训练以改善交流、认知、行为、情绪为重点,同时着眼于生活能力的养成。”王佳说,及早发现并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孤独症儿童是可以融入社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苍茫之海

  • 反馈建议:麻烦到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苍茫之海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3009016号-2 )